本報記者/綜合報導
花蓮縣境內目前有610棵列管老樹,花蓮縣政府一直以來都非常重視這些承載歷史與文化的綠色資產,每一到兩年會定期進行巡檢和必要的維護,包括定期修剪樹枝、改善根部棲地環境、病蟲害防治、寄生植物清除、清洗樹身,甚至為樹幹受傷的老樹進行外部創傷癒合手術,努力讓樹木們能健康地活下去。
位在花蓮市中華路平交道旁、舊田埔車站園區內的榕樹,是花蓮縣政府依《花蓮縣樹木保護自治條例》(以下簡稱樹保自治條例)列管的老樹(編號100年001號),依樹保自治條例第二條第二項規定,土地管理機關及單位應負責管理土地內受保護樹木生育環境維護管理,該榕樹所在土地所有權屬交通部轄下國營臺灣鐵路股份有限公司,平時委託花蓮市公所負責養護,花蓮縣政府也會定期巡護及視情況需要予以修剪。
農業處長陳淑雯說明,這棵榕樹在康芮颱風後不幸倒伏,花蓮縣政府在第一時間會同花蓮市公所及鐵路局現勘後疑似為褐根病所致,隨後立即請樹木褐根病專家到場進行第二次會勘,確認樹木整體狀況和搶救的機率,因部分地方士紳及民代表達保留老樹之意願,花蓮縣政府展開初步搶救作業,包括修除非必要枝條減少水分蒸散、主幹包覆黑網麻布防日灼、設置自動灑水設備維持濕度等;之後陸續邀請獲得褐根病技術移轉之專業廠商第三次會勘,花蓮縣樹木保護審議會委員、花蓮市公所、台鐵等人員進行第四次會勘,中央主管機關林業及自然保育署樹木保護科、林業試驗所專家與縣府進行第五次會勘,歷經專家反覆評估及多次現場會勘,均認為榕樹感染褐根病情況已相當嚴重,還可能影響周邊環境。
褐根病 (Brown root rot) 是近年來樹木極具威脅性的真菌性疾病,有「林木殺手」或「樹癌」之稱,褐根病菌 (Phellinus noxius)通常感染樹木根部及莖基部,病菌寄主範圍廣泛涵蓋各類木本植物,且褐根病的傳播有許多途徑,除了可透過帶有病根的病土移動、帶病樹苗移植的人為傳播之外,病樹受感染根與鄰近健康樹木根系的接觸過程,也可藉由菌絲生長逐漸向外推進傳播,此外,褐根病菌形成的子實體也可借風力飄散空降感染。當病菌入侵樹木的根部組織,會造成木材組織的腐朽,原本堅固的根變得脆弱,影響根系吸收土壤中的養分,甚至因支撐力下降而容易倒伏。在人類生活周遭的林木如果被褐根病攻陷,可能無預警倒下造成公共安全危險,例如壓壞房屋與車輛、阻礙交通。
交通部鐵道局為籌備「花東地區鐵路雙軌電氣化計畫」,曾來函建議因鐵路平交道高架,該老樹原部分氣生根與樹冠已延伸至鐵道路權,對未來工程進行有可能造成安全疑慮;且治療褐根病老樹需以外科手術切除染病部位、鋼構支撐、根系誘導、土壤燻蒸等專業工法,所需經費已超過縣府維護全縣列管老樹之年度預算2倍多,雖然花蓮縣政府曾努力向中央爭取專案補助計畫協助,但收到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公文回覆無多餘經費足以補助後,雖然該榕樹消耗自身養分而綻發新芽,但考量褐根病菌感染擴散蔓延、夏季高溫不適宜進行外科手術、自倒伏後迄今存活率下降等因素,於114年4月10日召開樹木保護審議會,最終委員達成共識,因巨大樹身在沒有合理支撐危及大眾安全疑慮下,忍痛決議解除列管及移除這棵榕樹;在花蓮縣受保護樹木維護管理開口契約完成採購程序後,花蓮縣政府已安排廠商於近日完成病株主幹移除作業。
農業處長陳淑雯再次強調,我們對每一棵老樹都非常珍惜,凡是還有希望救治的,我們絕對不輕言放棄。未來也會繼續加強樹木健康管理,讓花蓮的老樹能在地久天長、陪伴我們走得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