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縣薪傳獎作品展 花蓮金針山入鏡
張德貴以外鄉人的視野取景 拍攝出東部山巒與花海交織的壯麗景色
記者田德財/報導
二○二五新竹縣優秀藝術家薪傳獎得獎人德貴展, 新竹縣文化局日前舉辦《縱行天下:從臺灣到甘南》張德貴攝影展在文化局美術館展出,其中花蓮的六十石山、赤科山的金針花及合歡山杜鵑花的作品,都在展出之列;花蓮攝影家陳缺,以FIAP國際攝影藝術聯合會顧問、中國攝影學會常務副理事長身分,在開幕典禮上致詞祝賀,並肯定張德貴為花蓮的美景作品傳播世界各地的貢獻。
也有合歡山杜鵑花季作品
花蓮在地攝影家,也有不少六十石山及赤科山的金針花海作品展出或獲獎,張德貴則以外鄉人客觀的視野與角度取景,精選花蓮六十石山、赤科山金針花及合歡山杜鵑花花季攝影作品,展現東部山巒與花海交織而成的壯麗景色。
六十石山層層梯田與寬闊視野,金黃花浪在陽光照耀下波動如海,作品運用多元構圖,捕捉壯闊的山景與雲霧繚繞的瞬間,陽光穿破雲層灑下,花瓣微微透光,仿佛靜靜低語著高山歲月的詩行,靜態的構圖,卻能感受動態的清風掠過花叢,花影搖曳如夢,遠山寂靜中多了幾分溫柔與靈動。
赤科山則融入更多人文元素,作品以溫潤色調突顯山中歲月靜好。整體影像風格兼具自然壯美與在地人文,讓賞析者欣賞金針花的嬌美,更感受花東山村的靜謐與韻味。
春暮初夏,合歡山峰雲繞霧繞,山脊如墨畫潑灑天際,杜鵑花悄然點燃了這一片蒼翠。粉白、桃紅、深紅的花瓣,層層疊疊地鋪展在高山稜線之上,如霞似錦,綿延不絕。眼中所見,宛如天地合繪的畫卷,一筆一花皆有深意,群山以杜鵑為語,說出的動人絮語與壯麗心事。
開幕日與會貴賓冠蓋雲集,包括新竹縣副縣長陳見賢、前縣長邱鏡淳、文化局局長朱淑敏、新竹美學館葉館長、華航前董事長何煖軒、行政院前顧問徐德馨、新竹地院庭長何金川、新竹現黨部前主委李伯意、調查局前處長李歙、啟蒙恩師張乾榮、彰化銀行經理李坤霖、各級民意代表、企業界領袖、花蓮攝影家劉美智、新竹攝影學會理事長謝榮逸率全體攝影愛好者等六百餘人,賀客盈門擠爆現場,慕名而來的來賓室集,在輕聲悅耳的管弦樂聲響起拉開序幕。
陳缺說,《縱行天下:從臺灣到甘南》作品主題包羅萬象花蓮、臺灣到甘肅,以寬廣視角描繪台灣風土與遠至甘南的風情,主題涵蓋城鄉人文、自然景致與異域風貌,呈現攝影者對生命與土地的深刻關懷。從台灣的山海交錯、街頭日常,到甘南的遼闊地景與純樸人情,每一幅作品都蘊含故事與情感。鏡頭不僅捕捉畫面,更凝結時光與記憶,賞析者在凝視中重拾對生活的細膩感受,啟發對世界的多元理解與美的共鳴。張德貴把展出作品編印出版專輯,陳缺在專輯撰寫薦序,為攝影界留下珍貴的文化資產。
張德貴致謝詞中表示,感謝各級長官的蒞臨指導、恩師的栽培、親朋好友的鼎力支持下,成就他今天所有的榮耀,張德貴感謝當年為他在攝影藝術領域中啟蒙、授業、解惑的張乾榮老師,正因張老師的啟蒙與引領,讓他踏入攝影藝術的世界,點燃了他對影像創作的熱情。無論是技法的指導,還是對構圖與光影的敏銳見解,總是不吝分享、耐心解惑,讓他在迷惘時找到方向,在創作中不斷成長。每一次按下快門,他都記得當年所傳授的精神與態度,這份恩情永誌不忘與感謝。來自企業界 人生歷練轉化為藝術能量
張德貴攝影師,從企業界轉身投入攝影創作,將人生歷練轉化為藝術能量,曾任新竹縣攝影學會第三十四屆理事長,二○一三年榮獲新竹縣竹塹獎、二○二三年榮獲中國文藝獎章、二○二四年獲頒北京公益攝影協會專家委員榮銜,二○二五年榮獲新竹優秀攝影家薪傳獎等殊榮。
張德貴經由張乾榮推荐的啟蒙老師是高雄大學工藝與創意學系教授劉宥瑩,他是日本大學藝術學部寫真學科、日本大學大學院藝術學研究所碩士, 現任東方設計大學美術工藝系專任副教授、東方設計大學藝術中心主任、黛安國際公司攝影師,高中因為興趣所成立的攝影社,無意間開啟劉宥瑩赴日的決心與夢想。在日本與恩師共同研究的時光也對他影響甚大;赴日八年,劉宥瑩將所學帶回台灣教育界,企圖用一己之力翻轉台灣學子對攝影學習的想法。他在「創意設計」教學上包括視覺、數位、影像,以專業模組課程強化學生創意激發及設計的專業能力。
名師出高徒,張德貴的作品幅幅動人,曾紀錄二○一三台灣燈會的景象,為燈會留下很棒的紀錄,他以攝影為筆,誠摯書寫對土地、族群與信仰的深刻關懷,創作蘊含濃厚的文化根源與人文情懷,透過鏡頭敘述族群記憶與生活紋理,讓賞析者在靜謐影像中,看見多元的文化風貌與情感連結,彰顯個人創作能量,也為攝影藝術風貌注入強大生命力。

圖:花蓮攝影家陳缺(左)在攝影展開幕典禮中為攝影家張德貴(左)致詞祝賀。(陳缺提供)
圖:張德貴展出的作品之一花蓮金針花。(張德貴攝影及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