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雲澈綜合報導╱教育處表示,花蓮縣地形南北狹長、幅員遼闊,縣內各國中小對於校園高枝樹木修剪之需求與日俱增。為強化校園風險管理、守護師生安全,兼顧樹木自然生長特性,同時因應颱風期間茂密樹木與新植樹木易傾倒的風險,縣府規劃3年一輪,進行全縣國中小校園的高枝修剪作業,透過疏枝與降低樹木高度,去除樹身過重負擔,提升整體抗風能力,幫助樹木平安渡過強風豪雨的侵襲;其次,更以此為契機融入生命教育與植樹教育,讓師生不僅觀樹、識樹,更理解「與樹共好」的永續理念,建立愛護自然與環境共存的價值觀。
縣府參照「花蓮縣樹木保護自治條例」及參考他縣樹木修剪作業規範,並諮詢相關專家學者意見,校園高枝修剪幅度以弱剪為原則,針對不同樹種、抗風及恢復能力等進行專業評估,同步改善校園中樹木過高、枝葉雜亂、枯枝殘幹及藤蔓攀爬等問題,讓樹型與校舍建築相互融合,並請廠商於執行修剪任務時,同步盤查現場樹況,如發現有腐朽、樹洞或明顯傾斜的樹木,列為立即處理對象,營造安全的校園環境。
徐榛蔚縣長表示,正確的修剪方式能幫助樹木健康生長、快速萌芽、提升抗風韌性,讓校園樹木更加強健茁壯。期待透過持續推動的修剪行動,為孩子們打造一個安全、綠意、永續共存的校園學習環境。
縣府教育處翁書敏處長指出,透過系統性的高枝修剪,不僅提升校園安全,也讓師生從認識樹木中體會環境與生命教育的意涵,共築永續綠校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