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自去(2020)年5月31日起暫停對外營運,展開康樂本館建築景觀再造與展示更新作業,目前除緊鑼密鼓進行各項工程,期間亦未停止服務觀眾的腳步,以卑南遺址公園打造「臺東新客廳」,全年推出6檔特展、超過130場次的系列主題、假日特別企劃與外展活動,豐富多元的內容涵蓋考古、原住民文化、環境生態等議題,2020年入園觀眾超過36萬人次創下新高。
史前館於2002年落成啟用,建築主體為世界知名後現代主義建築大師Michael Graves設計,是臺灣乃至世界博物館發展歷程的重要見證。本次建築空間再造除了更新館舍老舊設施,主要目標更在於回應當代博物館角色轉變的趨勢,博物館不再只是知識匯集的場所,而是應該接近社會大眾生活與強調體驗,改造主軸涵蓋地景重塑、強化開放性及優化動線,包含於入口景觀以大面積的草坪及引入南島民族原生植栽替代原來博物館入口前日晷、噴水池等人造設施,除可舉辦活動與提供民眾休憩,讓觀眾完整感受從建築延伸到遠方巍峨中央山脈的臺東獨有地貌,並與幸福國宅等周邊社區建立更密切的關聯,而配合新的展示敘事與參觀動線,原來給人肅穆不易親近感的展示中庭空間,藉由移除展示坡道、玉玦造型裝置並適度引入自然光,重新賦予中介流動的空間機能,也將提供觀眾更友善與簡潔流暢的參觀體驗。
適逢卑南遺址發掘40週年,目前於卑南遺址公園展示廳展出的搶救考古檔案回顧展,透過文獻檔案回顧卑南遺址帶給臺灣公民社會的一堂課,另外2020年12月甫推出的館藏解壓縮特展,則是將博物館近年推動國家文化記憶庫加值應用計畫的成果精緻展現,從小小的典藏物件解壓縮出龐大豐富的故事,彰顯多元文化意義及背景故事。今年寒假期間除了推出史前玉工坊、考古小尖兵等活動,亦會增加考古現場導覽服務,讓觀眾走訪園區靜態展示、沉浸於山林生態之餘,能在有趣的體驗中發現考古樂趣以及史前人類的工藝密技。史前館期待觀眾以不同的角度親近卑南遺址公園,在時空堆疊3500年的園區內,重新探索悠遠的卑南遺址文化,並對近代現生的南島文化有更多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