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院長陳建仁今(11)日前往高雄市大樹區視察南部高屏溪水情時表示,為因應極端氣候,政府超前部署推動「前瞻基礎建設計畫-水資源建設」,5年投入超過1,300億經費,迄今已展現成效,全臺日增近200萬噸水源。此外,行政院亦已核定「2023年穩定南部供水抗旱計畫」,投入13億元經費,要為南部多省水、多找水、多調水。目前高雄市與經濟部水利署已積極合作增鑿11口抗旱水井,高雄緊急海淡機組也預計於4月底併入系統供水,透過這些努力,將可讓高雄日增10萬噸供水。
陳院長表示,氣候變遷帶來的影響是全球共同面對的問題,例如義大利今(2023)年2月由於降雨不足,導致威尼斯運河水位過低,幾乎所有水上交通都停擺。臺灣在2020年創下56年來首次沒有颱風登陸的紀錄,並在2021年面臨百年大旱的挑戰,當時苗栗、臺中、彰化等地皆採取臺灣史上最長的分區供水措施,而不到2年,南部地區又將近600天沒有明顯降雨,但幸賴此次經濟部及水利署同仁超前部署因應,於去(2022)年8月起即展開各項節水調度措施,並在今年3月1日成立旱災中央災害應變中心,由王美花部長擔任指揮官,因此臺灣抵擋旱情的能力已較百年大旱時期更加堅韌,確實展現事在人為的決心。
陳院長強調,政府施政要能體察民情、苦民所苦,並針對各項問題進行前瞻部署。有鑑於此,蔡總統上任後積極推動「前瞻基礎建設計畫」,其中在「水環境建設」方面,過去5年已投入超過1,300億元,加強節水、找水及調水等各項措施,迄今全臺每日可增加近200萬噸水源,也使得今年高雄供水量無須減半;此外,行政院亦於今年3月23日核定「2023年穩定南部供水抗旱計畫」,投入13億元經費,要為南部地區多省水、多找水、多調水,感謝經濟部水利署賴建信署長率領所屬持續努力,以及地方政府共同配合,為全臺各地打造許多良好的水環境建設。
陳院長表示,百年前日本水利專家鳥居信平在屏東興建「二峰圳」汲取伏流水,迄今仍可供應民生用水,而臺灣擁有水質優良的伏流水,應予以妥善開發、使用,進一步填補水源缺口,其中在高屏溪沿線的溪埔與大泉伏流水工程皆已完工啟用,這是大家共同努力的成果。
陳院長也提到,高雄自3月30日起水情燈號已轉為減量供水的「橙燈」,為持續多找水,目前水利署與高雄市政府已合作增鑿11口抗旱水井,第二階段增鑿的水井也正在趕工中;同時,高雄緊急海淡機組預計於4月底可運轉,併入系統供水。透過這些努力,每天可讓高雄增加10萬噸供水,相當不簡單,顯見只要中央、地方相互配合,並即時反映問題,就可以一起努力做得更好,後續也請水利署做好跨縣市水源調度與供水等工作,實現共榮共好的精神,只要大家團結一心,臺灣就會更強大、走得更遠,成為一個更堅韌、更永續的國家。
最後,陳院長表示,為因應氣候變遷的缺水問題,臺灣超前部署興建各項水資源建設的做法,讓他的國外友人十分佩服,這都是因為我們熱愛這塊土地,希望這塊土地能夠永續發展。期盼大家繼續團結,持續多找水、多省水、多調水,一起平安度過這個乾旱的季節。
陳院長抵達後,首先聽取賴建信署長簡報,了解高屏溪水情及穩定南部供水抗旱計畫。隨後,陳院長現地視察抗旱水井,並致贈加菜金慰勞同仁,由水利署南區水資源局黃楷淳正工程司代表領受,院長並與現場來賓一同在水井前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