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劉政/報導
花蓮縣災害應變中心今(14)日前進萬榮鄉明利村召開鳳凰颱風第二次災中應變會議,由縣長徐榛蔚親自坐鎮指揮,強化應變部署,並與中央駐地單位及地方公所單位針對災區復原及交通管制進行協調討論,並指示開設花蓮縣前進指揮所,掌握第一線清淤工作進度。縣府與中央共同投入資源推動復原工作,讓受災地區早日恢復生活。

有關本次災情,林保署花蓮分署長黃群策解釋,新形成3號堰塞湖雖已溢流,但壩體不穩,預估有20萬噸水量,若潰決估計水位會抬升12至15公分,仍有一定風險,下游警戒區維持紅色警戒,民眾均應依規定疏散撤離,林保署將持續監測溢淹範圍,上游舊堰塞湖目前是穩定的溢流,無立即性的危險。

交通方面,建設處說明,花45線部分,縣府開口機具已進場清淤,預計3日內搶通。公路總局說明,台9線229K-231K部分先搶通單線,以便提供大型機具進入災區作業,整體10日內完成。
交通管制部分,花蓮縣警察局公告交通管制路段,包括台9線自萬里溪橋南端加油站前起南下車輛管制、長橋路及長安路口(長橋國小前)管制進入台9線、花45線明利國小前路口、193線與光豐公路口、忠一路及忠二路等進行管制,敬請鄉親及用路人配合管制,以利加速清淤工作。
家戶清淤部分,國軍表示今日陸續進駐14台大小機具,投入人力398人,明日還會持續增加兵力投入,提供災戶的清淤協助。
有關水利防洪,徐縣長建議表示,為保障居民安全,需加速清淤。也建請水利署未來檢討馬太鞍溪整治規劃,提升社區防洪標準。縣府未來與中央單位密切聯繫,全面掌握防災與防汛進度,並在安全無虞的前提下,儘速推動災後復原工作,守護花蓮家園。
有關收容安置,社會處長陳加富統整指出,萬榮鄉及鳳林鎮自啟動紅色警戒以來,堰塞湖保全戶強制撤離人數累積為2,140人、垂直撤離為4,112人、土石流保全戶撤離3,181人,目前鳳林鎮收容人數為14人、萬榮鄉14人、光復鄉為197人。衛生局通報目前3名(皆為光復鄉)於北榮鳳林分院住院安置,長照個案有6名個案(4位鳳林鎮、1位光復鄉及1位萬榮鄉)於門諾壽豐護理之家安置。
農業災損以玉里地區蕎麥為主,約170公頃、損失逾百萬元,另有零星畜牧場受損。馬太鞍溪溢流,造成淤泥淹埋之土地,經鳳林鎮、萬榮鄉公所於日前現勘查報,今日已函報農業部針對鳳林鎮長橋段、中心埔段及萬榮鄉萬利段、長橋段,爭取公告農業全品項救助,包括萬榮鄉明利村及鳳林鎮中心埔等地區農地。
花蓮縣政府因應颱風相關最新資訊,即時於花蓮縣政府災害專區(https://www.hl.gov.tw/kra/)、花蓮縣政府官方LINE(@qpd0523w)、花蓮縣政府臉書及花蓮縣長徐榛蔚臉書公告,請民眾善加利用,隨時留意掌握最新交通管制及相關運輸等資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