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劉政/報導
花蓮縣災害應變中心今(12)日下午17時30分召開鳳凰颱風第一次災中應變會議,由縣長徐榛蔚坐鎮指揮,與中央及地方單位針對救災工作、交通動態及復原工作等面向進行會議,確保防災整備周全、應變即時。

縣長徐榛蔚表示,花蓮地區受鳳凰颱風外圍環流影響,降雨仍持續,縣府與中央單位密切聯繫,全面掌握災情與防汛進度,並在安全無虞的前提下,儘速推動災後復原工作,守護花蓮家園。

有關本次災情,萬榮鄉長梁光明說明,目前馬太鞍溪流入明利村水量已較上午縣長會勘時減半,災損累計共31戶(含有門牌19戶、無門牌12戶),影響面積含農地約103.5公頃。九河分署及光復鄉公所研判,南岸(光復側)堤防現況安全,北岸(萬榮側)堤坊缺口仍持續阻斷水流。建設處則指出,本次淹水面積約356公頃,主要集中於萬榮及鳳林地區,將加強長橋排水上游疏濬,以減少台9線淹水風險。
交通方面,公路局說明,台9線待水位下降後方能進場施工,屆時將加大涵管以提升排水。建設處補充,因馬太鞍溪便道中斷,車流暫改行縣道193線,縣府已進場施工優化路面,維持交通暢通。台鐵方面指出,18時起,對號列車樹林至花蓮間恢復正常行駛,花蓮至臺東區段仍停駛;區間(快)車樹林至臺東間恢復行駛,惟蘇澳新至蘇澳區段全日停駛。
有關紅色警戒解除議題,林業保育署花蓮分署報告,統計自10日23時至12日12時,馬太鞍溪堰塞湖水位下降約9.3公尺(約69萬噸水量),流路未堵塞。解除紅色警戒須符合四項條件,包括氣象署解除警報、未來24小時雨量低於200毫米、堰塞湖及溢流穩定,以及水利署確認河道安全。花蓮分署對南岸解除無意見,將待水利署最終確認。水利署則表示,目前水位仍有一定危害,將於明早再次評估。
民生設施方面,台電自11日至今已修復1,708戶停電,自來水供應正常。原民處回報,簡易自來水設施68處中有8處異常,已由消防局協助送水,文健站照服員並持續關懷長者。農業災損以玉里地區蕎麥為主,約170公頃、損失逾百萬元,另有零星畜牧場受損。
收容安置方面,社會處指出,目前17處收容所安置745人,除萬榮、鳳林、光復外其餘已撤站,並持續媒合旅宿協助安置。衛生局通報,現有3人安置鳳榮醫院、5人安置壽豐門諾醫院之家。觀光處今於萬榮國小媒合3戶旅宿,並與觀光署協調延長補助期限。民政處同步啟動行動化便民服務,前往萬榮國小協助辦理證件。
後續清淤與復原作業將陸續展開,徐縣長也請萬榮與鳳林公所規劃志工報名及重機具調度平台,整合各方力量加速復原,縣府也將持續與中央及地方協力,守護花蓮家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