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院非洲豬瘟防疫會議   縣長徐榛蔚顧防疫與產業生計  提四大訴求

記者 劉政/報導

花蓮縣長徐榛蔚今(26)日出席行政院召開非洲豬瘟疫情視訊會議,與卓榮泰院長及各縣市首長共同研商防疫作為。會中徐縣長感謝中央與各縣市對花蓮9月23日馬太鞍溪潰壩災後重建的全力支援外,也針對本次全國禁宰、禁運措施對產業鏈造成的衝擊,提出四項具體訴求,盼中央在嚴守防疫的同時,兼顧豬農、勞工與市場穩定。

行政院非洲豬瘟防疫會議,縣長徐榛蔚兼顧防疫與產業生計,提四大訴求

徐縣長表示,花蓮縣目前共計90場養豬場(88場養豬戶及2場休閒農場),經全面疫調均無異常情形,顯示縣內防疫落實。然而全國同步停宰、停運15天,對養豬業及其上下游生態系帶來巨大壓力。徐榛蔚提出以下四項訴求:

一、平抑物價、通路調控

徐榛蔚指出,依據全國數據推估,10月22日全國交易量為1萬9,224頭,以15天停宰後恐將有28萬8千頭豬隻待進拍賣市場。倘預計11月6日恢復交易時,市場將瞬間湧入大量豬隻,造成供需失衡與價格崩跌風險。徐榛蔚呼籲中央儘速研擬市場調節及平抑物價措施,避免豬農在停宰期間增加飼養成本後,又因價格暴跌而「兩頭受損」。

二、維護產業鏈生計,協助勞工度過停擺期

徐榛蔚指出,15天禁宰、禁運不僅影響豬農,也波及整個養豬產業的上中下游生態系,包括貨運、加工、零售及市場人員,皆因停工而收入中斷。徐榛蔚建議中央研議短期紓困或臨時補貼方案,協助相關從業人員度過生計困境。

三、建立生產履歷制度,提升防疫資訊透明

徐榛蔚建議,參考現行農藥POS系統實名制管理模式,規劃於養豬產業導入「生產履歷系統」,將豬隻進出牧場、屠宰場、飼料來源、運輸及販售資訊全程記錄與公開。透過數據化管理,不僅可提高疫調效率,亦能確保市場資訊透明,穩定價格與民眾信任。

四、廚餘後續處理與資源永續利用

徐榛蔚強調,花蓮縣早在108年1月即全面禁止廚餘養豬,改採用飼料餵養制度化管理,顯示現代化畜養產業的可行性。為防範國內非洲豬瘟未來再次發生的風險,她建議中央推動全國同步禁止廚餘養豬,並協助地方妥善處理廚餘後續利用,包括轉化為生質能源發電、高效能處理、堆肥利用或黑水虻飼料化等方式,兼顧環境保護與循環經濟。

徐榛蔚表示,非洲豬瘟防疫攸關國家食安與產業永續,花蓮縣將持續落實防疫措施,並與中央密切合作,盼以兼顧防疫與經濟的方式,共同守護農民權益與市場穩定。

行政院非洲豬瘟防疫會議,縣長徐榛蔚兼顧防疫與產業生計,提四大訴求

行政院卓榮泰院長回應指出,感謝花蓮縣政府對防疫工作的努力與具體建議,中央將秉持「守護產業、守護食安」的雙重原則,積極研議後續配套措施,協助地方穩定產業運作,確保全民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