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花蓮國際石雕藝術季-戶外創作營國際徵件決選結果出爐
活動延期自10月24日至11月22日於文化局園區辦理
本報記者/綜合報導
睽違3年的第12屆「2020花蓮國際石雕藝術季」即將於今(109)年10月展開,其中核心活動「戶外創作營」自去(2019)年12月13日起至今年2月1日止,如火如荼向世界各國石雕藝術家公開徵件,共收到來自五大洲52國共238位石雕家報名,報名件數超越上一屆,經評審團初審選出8國24位石雕家提案,再請24位石雕家寄送石雕模型至花蓮參加決選,模型決選最終入圍6國16位石雕家,後續由文化局邀請於10月24日至11月22日蒞臨花蓮參與為期一個月的現場大型石雕創作,其中臺灣石雕家共6位出線,成績斐然。
花蓮縣文化局局長江躍辰表示,「花蓮國際石雕藝術季」自1995年舉辦至今已屆滿25年,時隔3年未辦,許多縣內、外喜愛石雕藝術的民眾都相當期盼,同時核心活動「戶外創作營」過去曾為了向民眾推廣,於2014年在市區福町路舉辦、2017在花蓮港1號碼頭舉辦,時隔9年又再次回到文化局園區內舉辦,意義格外不同,就像回到家一樣。
今年活動也因遇全球嚴重流行性傳染病新冠肺炎(COVID-19)影響,複審國際模型收件的過程較往年更加艱辛,各國因應疫情實施封城或停工等措施,使收件時程比預期更長,所幸各國石雕家克服重重困難將模型平安寄抵臺灣,顯見他們參與花蓮國際石雕藝術季的渴望與決心。文化局原訂於9月27日至10月27日辦理活動,然評估交通部初步公布國際邊境解封時間預計在10月,為讓世界各國石雕家能順利入境參與,文化局決定將活動期程往後調整於10月24日至11月22日辦理。
「花蓮國際石雕藝術季」可謂全國歷史最悠久的藝術品牌之一,面臨許多新世代藝術潮流的挑戰,但花蓮仍持續不輟舉辦,因為「石雕」作為是花蓮藝術產業的價值核心,石雕藝術季所扮演的角色正是作為這塊土地與世界之間的聯結平台,不僅為世界各地優秀的石雕藝術家打造出一個優質的創作空間,也使世界看到花蓮的美麗。走過四分之一個世紀,花蓮已成為石雕之鄉,讓民眾更清楚看見這門藝術的永恆與獨特,以及對花蓮這片土地的價值,越在地越國際,這是花蓮不變的堅持──用自己的文化向世界說自己的故事。
由於此活動已在國際上建立高知名度,因此本屆戶外創作營參賽作品水準不只質量高,風格亦相當多元。6月9日文化局召開複審會議,共決選出6國16位優秀雕刻家。決選入選藝術家之國籍、姓名、作品名稱分列如下:
正取:
- 義大利:瑪林諾.普羅斯佩羅(Marino Di Prospero),《成為動力》。
- 義大利:法蘭西斯柯‧馬索塔(Francesco Mazzotta),《氣息的舞動》。
- 法國:文森特‧博菲斯(Vincent Beaufils),《無限的運動》。
- 法國:珍保羅‧查伯萊斯(Jean-Paul Chablais),《心靈與物質》
- 德國:拉斐爾‧貝友(Raphael Beil),《動態轉換》。
- 德國:羅蘭·霍夫特(Roland Hoeft),《動態關係》。
7.保加利亞:茲德拉夫柯‧茲德夫拉科(Zdravko Zdravkov),《無重力》。
8.保加利亞:艾奔娜‧米艾洛娃(Albena Mihaylova),《門》。
9.伊朗:貝南·莫漢洛(Behnam Akharbin Moghanlo),《太陽》。
10.伊朗:赫達雅特·薩萊伊(Hedayat Sahraei),《樂器》。
11.中華民國(臺灣):陳彥伯,《花間》。
12.中華民國(臺灣):樊?烈,《藏山伴月》。
13.中華民國(臺灣):向光華,《寂光山嶺》。
14.中華民國(臺灣):馮朝宗,《追光》。
15.中華民國(臺灣):李紫晴,《時空.印記》。
16.中華民國(臺灣):王標,《聽見奇萊.福爾摩沙》。
(如以上正取無法參加,依序由備取遞補)
備取:
17.台灣:林立仁,《洄瀾的約定:紙與洄紋針》
18.俄羅斯:米凱爾‧索伯列夫(Mikhail Sobolev),《片刻之美》。
以上1至16名正取石雕藝術家,將由文化局正式邀請參與為期1個月(10月24日至11月22日)在文化局園區舉辦的現場創作,同時和民眾進行互動,屆時歡迎有興趣的民眾到文化局為石雕家們加油,一起探索石雕藝術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