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護臺灣探險記暨國家防災日系列活動

記者雲澈綜合報導╱教育部與內政部合辦「守護臺灣探險記暨國家防災日系列活動啟動記者會」於114年8月15日(五)至8月16日(六)高雄駁二藝術特區B3、B4蓬萊倉庫盛大舉行。活動邀集各部會、地方政府、學校及民間團體,展現豐富且多元防災教育體驗課程,與學校創意特色推動成果,並宣布921國家防災日系列活動正式起跑。

蕭美琴副總統表示,臺灣受極端氣候影響下,我們面臨了921地震、八八風災、0206臺南地震及去年0403花蓮地震等,這些災害對於臺灣民眾民生以及居家安全帶來了嚴重衝擊。所以防災教育它不是一個選擇題,而是國家安全以及我們社會永續的根本工程。而世界各國也建置各自面臨的韌性架構,我們從芬蘭、歐洲、法國及瑞典等國家,也獲得了許多寶貴的經驗,並透過國際交流相互學習與分享臺灣的經驗。副總統同時也期許,當我們做了更好與更周全的準備就能夠帶著更大的信心來面對這些突發其來的風險,進而協助他人,讓臺灣的互助精神成為世界的典範,並在防災與減災的過程中,展現出韌性的力量。

張廖萬堅政務次長表示,災害的型態與影響層面日益複雜,在面對大規模災害衝擊下,打造災害韌性的校園環境,已成為教育部高度重視的目標。透過跨部會合作推動,讓學校成為防災教育的核心據點並逐步擴散至社區,形成完整的防災共學網絡,及攜手全國22縣市教育局處、防災教育輔導團、校長與老師們的堅持與創新,讓防災不再是課程中的一堂課,而是校園中的一種文化。部長也期許打造更安全、健康、友善的韌性防災校園,一起為臺灣永續與孩子的未來盡一份心力。

本年度規劃「守護臺灣探險記暨國家防災日啟動記者會系列活動」,帶領家長、學童及民眾化身為寶藏獵人挑戰防災關卡,成為保衛家園寶藏獵人。活動融入防災知識與災害管理,並將展區規劃為密室逃脫區、傳統文化及防災教育科學文化區、公部門社區共好區及火災專區等四大區域,內容包含任務解謎、闖關互動、沉浸式體驗、原住民族傳統文化防災知識及親子DIY手作互動等各式闖關關卡,以寓教於樂方式,讓參與師生、民眾學習防災知識與增進防災技能,強化災害應變能力,以提升整體社會防災韌性。

活動彙集22縣市政府防災教育推動成果,及全國36所防災校園建置績優學校推動防災教育亮點成果,如高雄市立英明國民中學,導入生成式AI、Canva設計平臺與LoiLoNote互動工具,讓學生不再只是被動接受防災知識,而是主動參與創作與思辨;連江縣莒光鄉東莒國民小學,因應其地理環境特性,打造具備「韌性島嶼」能力,培養學生與居民具備防災意識、應變自救及獨立生存能力;雲林縣斗南鎮石龜國民小學,設有四間防災體驗教室,利用擴增實境(AR)、虛擬實境(VR)進行地震、火災、颱洪淹水、土石流等情境模擬,提高學生臨場應變能力,更成為雲林縣防災教育科技中心推動學校;新北市三峽區北大國民小學,以「整合在地資源、深化韌性防災」為核心目標,發展探索體驗與教師自編防災桌遊,積極打造成為新北市防災教育推展中心學校;彰化縣溪州鄉大莊國民小學,從在地濁水溪認識學校災害潛勢故事,進而推動科普防災、食農防災、美學防災、童軍求生及科技定向等多元防災體驗。

另外,教育部所屬館所也規劃了國家防災日系列活動,如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策劃「國家防災月」以「大災問:防災科普推廣」為主題,推動「毛英雄與好夥伴搜救犬特展」、「防災科普嘉年華」、「防災體驗營」及「防災科普音樂劇」等活動形式融入防災教育;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921地震教育園區,推出「走讀921」、「夜宿斷層線-921時光機」、「國家防災日特別活動防災特區」,並於9月21日當天提供免費參觀921地震教育園區及車籠埔斷層保存園區;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於9月至12月間規劃辦理「大震啟示錄」特展及「防災教育闖關」等活動,歡迎民眾前往各館所體驗學習。

為期兩日活動特別舉辦多場次親子互動體驗課程,包含《防震卡DIY》、《基礎急救》體驗與手作課程、《阿公的暑假作業》繪本導讀,以及《大家一起動起來PowerUp》帶動唱跳等,讓家長與學童共同學習防災知識,於生活中養成實踐態度,更能從活動體驗中認識與判斷災害風險,深化與扎根防災教育;活動現場包含展覽、實境體驗與科技互動課程外,亦規劃闖關任務增添豐富性,更有機會獲得平板、防災包、禮券等豐富好禮,歡迎大家相約來挑戰!

教育部將持續守護校園師生安全,攜手部會機關與縣市政府,持續強化校園防災韌性,提升師生及家長對於災害應變能力與知識,期盼透過本次活動深化全民防災教育素養,打造韌性防災校園並擴大影響至家庭與社區,共同建立一個更安全、健康與友善的學習環境。有關活動相關訊息,可至教育部「防災教育資訊網」https://disaster.moe.edu.tw/或校園防災花路米粉絲臉書專頁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