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劉政/報導
臺東縣政府推動「2025南島文化客廳行動計畫」22日在就藝會舉辦年度成果分享會,邀集在地文化團隊、藝術家、中央及地方公部門夥伴齊聚一堂,在交流與對話中回顧一整年成果。活動以傳統南島呼求儀式揭開序幕,由撒可努吹號迎賓、獵人學校吟唱開場,帶領參與者進入儀式與文化交織的南島氛圍。

成果分享會包括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臺東分署長吳昌祐、文化處長李吉崇、藝術家安聖惠、米類、陳正瑞(阿水)、伊命與饒愛琴夫妻,以及公益平台文化基金會、TTICC駐村藝術家等共同見證。進入小劇場觀看年度影像剪影,伴隨古調吟唱,呈現國際交流、青年座談、工藝推廣與文化走讀精彩片段。

就藝會經理精哲於分享時表示,在這裡學會臺東不可能只靠一種專業。當獵人學校承接就藝會時,不只是表演場域,承擔了面向世界文化的接待功能。一年下來,從平台交流、接待國際夥伴、工作坊、到南島走讀,遠遠超過空間本身的角色。

文化處長李吉崇表示,南島文化客廳只是成果的一小部分,未來還會有更多正在持續發生的事。1999年至今,尤其近兩年,是推動南島文化最豐收時期。臺東與太平洋島嶼有深厚文化關係,除了文化交流,將共同面對環境變遷等議題。南島平台結合史前館、臺東大學、藝術家等夥伴,以文化處與原民處為「雙核心」,共同推動南島文化。
活動中,李吉崇贈送一件「2002年南島藝術節馬達加斯加島竹製樂器」予就藝會,象徵文化傳承與國際合作。
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臺東分署長吳昌祐分享,自然資源與南島文化有深刻連結,從漂流木採集、山林智慧到生活物件,許多都是從原住民文化而來,也更有底蘊前行。
撒可努表示文化是共享共好,過去一年接待近百場次訪客,希望把臺東變得更美更好。藝術家帶來的價值,會長成新的意義,臺東的火花正在發生。活動尾聲由在地團隊與藝術家進行交流,參與者分享彼此心得,現場溫馨熱絡,充分展現文化行動的生命力與公私協力成果。
文化處表示,南島文化客廳計畫透過「推廣、交流、接待、走讀」四大面向,一年內累積逾千人次參與,形塑臺東作為南島文化國際交流節點的角色。打造「南島文化原鄉」不僅是計畫,更是連結世界的路徑,讓世界看見南島文化的深度與溫度。
縣府將持續支持青年、藝術家與社群團體,讓「南島文化客廳」成為臺東與世界相連的文化燈塔,延續生命力與影響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