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院國民黨團拜會日本國會 堅實台日國會友好增強合作交流

政治新聞中心

立法院國民黨團總召傅崐萁等27名立委,今(4)日在駐日代表李逸洋陪同下拜會日本眾議院,受到日本跨黨派國會議員組成的「日華議員懇談會」會長古屋圭司、事務局長木原稔以及十多名幹部及國會議員助理歡迎。傅崐萁強調,台日應在CPTPP以及關稅議題上加強合作,共同面對國際挑戰;他並致贈日華懇「互愛」匾額,象徵兩國友誼更趨緊密。雙方交流逾1個小時,氣氛融洽。

國民黨立院黨團接受日華懇談會邀請前往日本參訪,今(4)日上午在眾議院第一議員會館,雙方舉行正式會談,日方出席的包括:會長古屋圭司、幹事長手萩生田光一、小宮水泰子、木原稔、佐々木紀、平沼正二郎、源馬謙太郎、太榮志、西銘恒三郎、山谷えリ子、伊藤孝惠、福島伸亨、浦野靖人、牧義夫、東徹、井上信治等,雖然日本國會在休會期間,仍有將近20位議員參加。

傅崐萁總召表示,朱立倫主席全力支持與推動台日交流,台灣方面則由他領軍,包括書記長羅智強、首席副書記長林沛祥、前副書記長王鴻薇、前副書記長洪孟楷、副書記長王育敏、鄭正鈐、萬美玲、陳玉珍、張智倫、廖偉翔、翁曉玲等共27位立委參與會談。我駐日代表處大使李逸洋也偕政務組長等同仁陪席。

傅崐萁總召特別感謝日本僑界領袖協助,在絕對保密的情況之下,一週內完成安排這次台日國會史上最大訪問。更感謝古屋會長專程從名古屋趕回東京接待,以及多位國會議員特別從選區趕過來與台灣立委團會晤,非常深入且廣泛交換意見。

日華懇談會會長古屋圭司強調,台海和平的穩定性,攸關台灣人及旅台日本人的安全,希望台日能深化交流,共享民主發展,確保台海和平。

傅崐萁總召感謝日華懇談會議員們長期對台灣朝野政黨的支持,台灣與日本無論是在經濟、文化、學術、觀光、工業技術等各方面交流密切,幾乎各縣市都與日本有姐妹市的合作,官方與民間溝通頻繁情誼深厚。

尤其是高科技產業,台積電在熊本設廠,為日本人才培育及地方創建貢獻不少,亞洲AI戰力新棋局,由台灣與日本領銜是必然趨勢。今年因應美國關稅貿易戰及半導體政策調整等挑戰,台日兩國更需緊密合作,為彼此的產業下一代競爭齊心協力。

傅崐萁說,日本在亞太地區是重要且發達的經濟體,台日雙方有許多關於關稅與經貿合作議題值得深入探討。特別是由日本主導的CPTPP(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向來皆是台灣高度關注並希望加入的國際經貿組織。日華懇也在日本國會持續推動支持台灣加入CPTPP。

訪問團此行表達台灣希望加入強烈意願之外,傅崐萁還說,當前至為重要的是關稅問題,「日本能夠談到15%,還有相關細項。台灣方面還沒有開牌,我們也莫衷一是,但是地板稅率20%造成很大困擾」,若再有其他稅率疊加上去,產業恐難以招架和面對。

傅崐萁指出,希望透過此行向日本學習,同時期待台日更加緊密合作。未來國際關稅壁壘日益嚴峻,地方區域如果能密切往來,考量歐盟內部沒有關稅,將對台灣經濟發展產生關鍵影響。除了經貿議題之外,雙方相當重視青年階層交流,今天的青年議員,就是未來兩國的領導人,也因此特別致贈「互愛」匾額,代表著台灣與日本互愛,在面對全世界挑戰時,於各方面更加密切合作,有利於兩國人民,這就是此行最重要的目標與期待。

羅智強致詞時提到,他過去曾經擔任過總統府副秘書長,輔佐前總統馬英九,親身參與並見證台日邦誼。中國國民黨外交政策,一直秉持三大主軸:親美、友日、和陸,「日本一直是我們最重要的好朋友。」他特別感謝日華懇,支持台灣加入CPTPP以及其他國際組織的立場和聲援。他於總統府服務的時期,馬總統曾經非常努力推動中華民國重返世界貿易組織(WHO)以及國際民航組織(ICAO),日本方面也給予非常大支持。雖然在政黨輪替之後,台灣再次被迫離開國際組織,真心期待能與日本攜手再次推動台灣重返重要的國際舞台。

會後,李逸洋接受媒體訪問表示,國民黨團27名立委組成國會有史以來最大訪問團,是非常重要的國會外交,希望藉由這次訪問,推動台日關係進一步深化,交流氣氛熱烈,互動非常良,不論涉及安全議題,還是經濟等各方面領域,台日都應該攜手努力。今天訪問非常成功,也期待未來持續深化交流,共同創造更多成果。

出席的僑界領袖包括:東京媽祖廟董事長詹德薰、台灣同鄉會會長陳五福、台灣商工會會長徐文宗、台灣同鄉會名譽會長黃宗敏、台灣商工會理事蔡靜賢、日本中華總會名譽會長朱公亮。

新聞辭典:

日華懇談會成立背景

  1. 成立時間與契機
    • 成立於 1973(昭和48年),由日本國會議員發起。
    • 當時正值 中日邦交正常化(19729月) 後,日本與中華民國(台灣)斷交。
    • 雖然日本政府基於「一個中國」原則承認北京政權,但許多國會議員、地方政治人物、企業界與民間人士,仍認為台日之間有深厚的歷史、經濟與人員往來,不應因外交斷交而中斷。
    • 因此,為了延續對台交流,才組織起「日華懇談會」,作為國會層級的跨黨派友台團體。
  2. 命名上的「華」字
    • 當時雖未能正式稱「台灣」,但使用「華」字代表「中華民國」,以保持一定的模糊性與政治迴旋空間。在日本政界,也常以「日華」「日台」並用,隨著時間,「日華懇談會」事實上就是國會的主要友台組織。

核心宗旨與功能

  • 政治交流:透過國會議員與台灣政治人物保持接觸,補充官方外交的不足。
  • 經濟合作:支持雙邊貿易、投資,並關注台灣在半導體、能源、基礎建設上的合作機會。
  • 安全戰略:隨著冷戰格局與近年中美對抗,日華懇談會的聲量提升,支持台灣安全、強調台海和平與日本安保息息相關。
  • 國際參與:支持台灣加入國際組織(如WHA、ICAO),凸顯對台灣國際空間的援助。

與台灣的關係

  1. 非官方外交管道
    • 日本與台灣之間沒有邦交,但日華懇談會成為「準外交」平台。
    • 台灣方面有對應的「台日關係協會」(現為台灣日本關係協會),兩會之間長期往來。
  2. 友台色彩鮮明
    • 懇談會成員多為自民黨、立憲民主黨等跨黨派議員,親台派比例高。
    • 每逢台灣選舉、國際重大場合,常有聲援與祝賀。
    • 經常率團訪台,與台灣總統、立法院長等高層互動。